河灘地是我國極為寶貴的土地資源,可耕河灘地更是一種重要的耕地資源。內江河流多,河灘地量大。但由于河灘地有機質少、保水保肥性差、汛期易淹,導致河灘地難以利用,成為撂荒地治理的難點。市農科院圍繞河灘地難以利用問題進行攻關,探索出河灘地種植羊肚菌的新路。
2022年11月,市農科院在市中區史家鎮牛橋村閑置河灘地,進行羊肚菌種植攻關。共安裝可拆卸式簡易大棚180個,種植羊肚菌110畝。當前,第一批種植的羊肚菌已破土而出、升柄展傘,長勢喜人,收獲在即,第二批種植的羊肚菌菌絲密密麻麻鋪滿泥土,收獲在望,“沉睡”的河灘地煥發出勃勃生機。按今年行情,每畝投入1.1萬元,可實現4萬元以上的總收入。
羊肚菌是一種珍稀名貴食用菌,排名中國“四大名菌”之首。羊肚菌喜歡氣候冷涼、空氣濕度大、土質疏松透氣、環境微生物少的地理環境。河灘地具有以上特點,且羊肚菌在冬春生產,汛期來臨時已完成采收,不影響河道泄洪。市農科院利用羊肚菌的生長特點結合河灘地的環境優勢,攻克了野生型多孢融合分離育種、外源營養袋、菌核培養三大技術,打通了制約河灘地種植羊肚菌的技術難關,實現了河灘地的高效利用。